既然不知其所以然,那就只好用心做分内的事,推荐人才,是他当时最迫切的分内之事。这分内之事很有难度,因为入张居正法眼的人很少。
有一天,杨博试探地对张居正说:“有传言说海瑞放出话来,只要张阁老您一声令下,他披星戴月赶来为您、为国家效劳。”
张居正毫无表情。
杨博就继续说道:“海瑞可不是‘以言乱政’的人,而且是污浊官场中的一面清白旗帜。如果重用他,可以给帝国官场竖个标杆,人人仰头观看和敬仰,官场风气将大为改观,我们也省了不少气力。”
张居正笑了,只是一笑,笑完仍是一副冷淡的表情。
杨博被张居正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。几天后,他又向张居正提到海瑞,说他正在老家待业,他这样的人应该被重用。杨博最后强调说:“用了海瑞,就等于收了天下士人的心。”
张居正对杨博向来敬重,而且又是他几次三番请杨博出山,如果不答应杨博这件事,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,所以他在第二天就派出御史去拜访海瑞。杨博很高兴,不是因为海瑞可以当官了,而是因为张居正很重视他的意见。
该御史跋山涉水,一路风尘来到了海瑞的老家广东琼山。海瑞宰了一只鸡招待他。该御史见海瑞住的房子摇摇欲坠,海瑞本人老朽得如同五百岁,不禁叹息连连。回北京后,他将海瑞的情况详细报告给了张居正,大概是海瑞的招待太简单,这名御史下定义说海瑞的精神状态不适合出山为官。
张居正看了看杨博,不说话。杨博连连叹息,海瑞出山的问题,就此尘埃落定。
其实,纵然那名御史说海瑞有精力出山,张居正也不会用。他知道海瑞,了解海瑞,甚至比海瑞本人都了解他自己。海瑞“峭直”,心中和眼中只有道德规范,没有人,没有关系,甚至连私交都没有。张居正最担心的是海瑞一旦出山,必会愚蠢地用道德标准来对待政治。海瑞永远都无法明白,政治和道德各行其是,倘若将二者混为一谈,那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。
他即将要进行的新政,必有许多地方违反传统道德。如果他真用海瑞,那就是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身边,纵然炸不到他,也会给他设置重重障碍。张居正绝不会给自己设套。
张居正讨厌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者,他们虽然能获得舆论的支持,但让他们去做事,他们就会用毫无用处的道德代替能力,结果只能是处处碰壁,一事无成。
他很想对杨博说下面的这些话,而且杨博在官场中历练多年,也应该明白这段话:政治家,尤其是伟大的政治家,靠道德是做不成事的。只要有“为天下谋福”的志向,抛弃一些腐朽的道德,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。夏言、严嵩、徐阶、高拱,哪一个是道德完人?他张居正更不是,他也不想是!
应付三只老虎
中枢换血后,张居正正式面对更大的难题,这就是如何处理与李太后、冯保和皇上朱翊钧的关系。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,没有这三个人的许可和帮助,就不可能成功。这是三只老虎,李太后是后宫的权力代表,冯保是内廷的权力代表,朱翊钧则是整个帝国的代表。
人一旦树立坚定的志向后,眼前就没有困难,因为他们必能解决这些困难。张居正充分发挥政治天才,逐一进攻。
李太后出身小农家庭,有着浓厚的小农意识。但在张居正看来,这是个有能力有手腕的小女人。他清楚地记得,朱载垕去世时,李太后曾对他和高拱说:“江山社稷要紧,诸位要尽忠为国。”这句话出自深宫女人之口,就显得异常决断,使人肃然起敬。所以,张居正不能把她当成一个普通女人对待,锦簇花团,胭脂水粉,打动不了她。张居正冥思苦想寻找李太后的最大需求,让他欣喜的是,朱翊钧主动送上了答案。
有一天,朱翊钧对他说:“张先生,有件事,请您帮忙。”
张居正慌忙说:“不敢,请皇上吩咐。”
朱翊钧脸红了一下,吞吞吐吐起来:“这个嘛,先生知道,先皇的皇后并非朕的生母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