缌(sī)、小功:是古代五种丧服——斩衰(cuī)、齐(zī)衰、大功、小功、缌麻——中等级最轻的两种,前者以细麻布为孝服,服期三个月;后者以稍粗熟的麻布为孝服,服期五个月。
放饭:赵岐注为“大饭”即大口吃饭;《礼记·曲礼》郑玄注“放饭”为把吃剩的饭放回饭器。流歠(chuò):大口喝汤。齿决:决,断;《礼记·曲礼》记:“濡肉齿决,千肉不齿决。”即吃湿肉用牙齿咬断,吃干肉须用手折断送入口中而不能用牙齿去咬断。相对放饭、流歠的不礼貌举动,齿决千肉小多了。
孟子说:“智者无所不知,但急于当前的要务;仁者无所不爱,但把急于亲近贤人为要务。尧舜的智慧虽高却不遍知一切事物,因为他们急于知道首要事务;尧舜的仁德虽大却不遍爱所有的人,因为他们急于亲近贤人。不能行三年的丧礼,却苛察缌麻、小功这样轻的丧礼;(与长辈同席,没有礼貌地)大口吃饭,喝汤,却讲究不用牙齿咬断干肉,这叫做不识大体。”
尽心下
【评述】
本篇下篇凡三十八章,内容比较庞杂,涉及的面亦相当广泛,但却不乏重要的章节,如关于“民贵君轻”思想的论述、关于“性”“命”关系的分疏、关于“仁”之概念的界定、关于理想人格层次的划分、关于“养心”的方法问题、关于儒家“道统”的论述等等。
孟子曰:“不仁哉梁惠王也!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,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。”
公孙丑问曰:“何谓也?”
“梁惠王以土地之故,糜烂其民而战之,大败,将复之,恐不能胜,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,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。”
孟子说:“梁惠王真是不仁啊!仁人把他所喜爱的推及到他所不喜爱的,不仁的人把他所不喜爱的推及到他所喜爱的。”
公孙丑问道:“此话怎么讲?”
答道:“梁惠王为了土地的缘故,不惜百姓的血肉之躯去打仗,大败之后,又想报复,担心不能取胜,所以驱使他所喜爱的子弟去献身,这便叫作把他所不喜爱的推及到他所喜爱的。”
孟子曰:“春秋无义战,彼善于此,则有之矣。征者,上伐下也,敌国不相征也。”
敌:匹敌、对等。
孟子说:“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,那一方比这一方好点,则是有的。‘征’的意思,是指在上者讨伐在下者,对等的国家是不能互相征伐的。”
孟子曰:“尽信《书》,则不如无《书》。吾于《武成》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仁人无敌于天下,以至仁伐至不仁,而何其血之流杵也?”
《书》:《尚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