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让曰:“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,忠臣不爱死以成名。君前已宽舍臣,天下莫不称君之贤。今日之事,臣故伏诛,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,虽死不恨。非所望也,敢布腹心。”于是襄子义之,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。豫让拔剑三跃,呼天击之曰:“而可以报知伯矣。”遂伏剑而死。死之日,赵国之士闻之,皆为涕泣。
为面数:当面指责。
过了不久,得知赵襄子要外出,豫让就埋伏在赵襄子必经的桥下。赵襄子走到桥边的时候,他的马忽然受惊,赵襄子说:“这肯定是豫让。”派人搜捕,发现果然是豫让。于是赵襄子就当面责备豫让说:“你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、中行氏吗?知伯灭了范氏、中行氏,你不但不替范、中行氏报仇,却屈节忍辱去侍奉知伯。知伯已经死了,你怎么还要为他报仇呢?”豫让说:“当我侍奉范、中行氏的时候,他们只把我当做一般的人对待,所以我也用一般人的态度对待他们;但是知伯把我作为国士来礼遇,所以我也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他。”于是赵襄子慨叹地抽泣说:“唉!豫让啊,你能够为知伯报仇,你已经是一个忠臣义士了。但我已经释放过你,对你也是仁至义尽了。你自己考虑一下,我不能再释放你!”于是赵襄子就命令手下把豫让包围起来。
豫让说:“我知道,贤明的君主不会去阻挡别人的义行,忠诚的臣子为了志节不会吝惜生命。您以前已经宽恕释放过我一次,天下没有不称赞您的贤德的。今天的事情,我应该接受您将我处死的处分。但是我想得到您的王袍,我把它当作您本人来刺杀,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。不知君王能不能答应我的请求?”于是赵襄子认为他的做法是符合道义的,就答应了豫让的请求,脱下自己的王袍让侍臣交给了豫让。豫让接过王袍,拔出佩剑,跳了几下,大叫着用剑刺王袍:“我为知伯报仇了!”然后就自杀而死。这一天,赵国的忠义之士听说这件事情以后,都为豫让伤心落泪、惋惜不已。
本篇可以看作豫让的一篇传记。战国时代,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都蓄养了大量的门客,来作为他们争取政权和职位,最终成就一番大事的幕僚。当时著名的四君子都蓄养了大量的门客。豫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一位门客。
由于门客非常多,在各人的能力方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,所以很多门客无法得到主子的发现和赏识,因此没有出头之日。豫让最先在范氏和中行氏的门下做门客,但不幸就沦为不被重视的一个。后来他转投知伯门下,知伯将他当作国士来对待,使豫让大为感激,最后甚至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报答了知伯。
豫让的复仇方式有些歇斯底里,让人读来不禁欷歔。他为了给知伯报仇,居然自残身体,放弃了家庭,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。他在自己的身上涂上漆,装扮成一个生癞的人,还剃掉了胡须和眉毛,通过自残来改变了自己的容貌,不仅如此,他还跑到他老婆那里测试一下自己这样改变是否能够被老婆认出来。后来又进一步改变,吞炭改变自己的声音。而这一切都是为感谢知伯的知遇之恩,为知伯报仇。
豫让行刺赵襄子,舍生忘死,备尝艰辛,虽然没有成功,却用生命报答了知伯的知遇之恩。他为知己献身的精神令人钦佩。他为知伯报仇,是因为知伯重视他,尊重他,给了他尊严,所以,他不惜生命为知伯复仇,用生命捍卫知伯的尊严。他是一个未能成功的刺客,但正是他的失败成就了他的人格,使他虽死犹生,虽败犹荣。
苏秦说李兑为曰:“洛阳乘轩里②苏秦,家贫亲老,无罢车驽马,桑轮蓬箧,羸幐,负书担橐③,触尘埃,蒙霜露,越漳、河④,足重茧,日百而舍,造外阙,愿见于前,口道天下之事。”
李兑曰:“先生以鬼之言见我则可,若以人之事,兑尽知之矣。”苏秦对曰:“臣固以鬼之言见君,非以人之言也。”李兑见之。
苏秦曰:“今日臣之来也暮,后郭门,藉席无所得,寄宿人田中,傍有大丛。夜半,土梗与木梗斗曰:‘汝不如我,我者乃土也。使我逢疾风淋雨,坏沮,乃复归土。今汝非木之根,则木之枝耳。汝逢疾风淋雨,漂入漳、河,东流至海,泛滥无所止。’臣窃以为土梗胜也。今君杀主父而族之,君之立于天下,危于累卵。君听臣计则生,不听臣计则死。”李兑曰:“先生就舍,明日复来见兑也。”
为李兑:战国时赵国大臣。赵武灵王让位少子何,引起内乱。他和公子成一起,发兵保赵惠文王,杀太子章,进围沙丘(今河北平乡东北)宫,逼死主父(武灵王)。从此独专国政,由司寇升任相国,号奉阳君。他对外主张合纵,曾与苏秦协力,发动五国(赵、楚、齐、魏、韩)联兵攻秦,进屯成皋(今河南荥阳西北),最终无功而退。②洛阳乘轩里:苏秦的家乡。③橐:一种口袋。④漳、河:漳河和黄河。
苏秦游说李兑说:“我是洛阳乘轩里的苏秦,家里贫穷双亲都已经年老,就是连一辆由劣马驾着、有桑木轮子、有草编车厢的破车子都没有,我打着绑腿穿着草鞋,背着书卷担着口袋,顶着飞扬的尘土,冒着寒霜和露水,越过了漳河和黄河,脚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,每天走一百里路方才住宿,如今来到您的宫门外,请求拜见您,亲口和您谈谈天下的大事。”